从严管控人为扰动即是最好的防沙治沙
沙漠生态系统受风动力和水稀缺等因素影响极其脆弱,特别是沙粒相互间没有粘性,无法形成紧密堆积结构,导致沙漠整体稳定性差而易流动形成沙害,如流沙掩埋穿越沙漠的公路、铁路等设施,或经由风力搬运向外扩张侵蚀农田村庄,未沙尘天气提供沙源影响人居环境等。为此,防沙治沙是我国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
同时,沙漠地域辽阔,地下有矿产,地上有空间、阳光、沙生植被、药用植物、野生动物、天然或人工绿洲,甚至五彩斑斓的戈壁石也显珍贵。合理利用沙区各种资源,当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而且随着新产业、新技术的出现,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如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设施农业拓展种植空间等。而生态文明建设中更高的国土绿色预期,也促动以构建人工生态植被或生产性植被为中心的防沙治沙工作大步向前,如沙漠锁边等重大生态工程正如火如荼,“请到民勤种棵树”等公益活动也空前踊跃。
这些以沙漠为平台同时并进的工作,既是相互矛盾的,也是统一体,本质上都是为了人而扰动沙漠,试图改变沙漠,如果不能从严掌控,就极易好事变坏事,加重沙害和防沙治沙难度。如光伏电站建设中,推平风力塑造的无数沙丘虽然能得到大面积平地,便于整齐划一布设光伏板,代价却是沙漠松动,结皮、植被等沙漠自我保护机制的毁灭,风并不因为平整了土地、建了光伏电站自我消失,而失去保护层的松散沙子,能否经受住大风不就地起沙是令人担忧的。而如果能如非沙区山地建光伏电站不进行大的土地平整,随地形布设光伏板,在稳定沙漠前提下建设光伏电站,既利用又少扰动沙漠,就有了和防沙治沙的一致性,当是更有环保风范的选择。
就是纯粹防沙治沙,也要十分谨小慎微,期望值和措施应符合自然背景,目的地要精准,在因害设防非治沙不可处治沙,而不是有沙就治,无辜扰动不会主动加害与人而没有治理必要的沙漠。最近看到不少展示介绍“请到民勤种棵树”公益治沙的视频,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精神可嘉,但从视频记录的治沙片段看,其目的地似乎植被演替保护的很好,地势平坦,沙生植被清晰可见,覆盖度也比较高,按说这样的沙漠不应再行治理。
但不知什么原因,“请到民勤种棵树”公益治沙活动,既不同于在流动沙地扎草方格沙障治沙,也不是投入到当地正在重点推进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中,而是到这里挖坑种树以示治沙,数百上千人的队伍集合、分散作业、聚会联欢,又搭横幅、插旗帜等,对沙漠的干扰不小,更有拉水车辆碾压,活动集中的入口处沙漠已不见了自然植被,沙子活化显得更加干燥,有人抱怨了无墒情的新挖树坑被流沙反复充填,有人拿矿泉水浇浇树坑。民勤县融媒体中心称“您种下的不是一棵普通的树苗,是锁住黄龙的风墙,是留给子孙的荫凉。您弯腰培土的每一铲,都在改写沙进人退的历史“,实际情况未必会如此美好。
民勤扎草方格沙障治沙已有很长历史,人工造林也有相当规模,据10年前权威媒体的报道,民勤县人工造林面积达230万亩,封育成林78万亩,并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民勤县也大力发展灌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都需要水,但原本以民勤为尾闾给绿洲带来丰沛水源的石羊河,被红崖山水库截流,“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呼吁正是由此而来。现在,民勤水资源靠引黄工程维持,在此背景下沙漠能形成覆盖度不错的植被实现自我保护已属幸运,怎可号召全国各地志愿者再行于沙漠中开展义务植树,其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严重扰动沙漠的后果等,都值得认真考虑。
沙漠植被是适应沙漠水分的产物,在相对稀疏、矮小的沙漠自然植被中再行种树,期望得到高大茂密的人工植被,首先需要恢复改善沙漠水环境,有关公益活动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逐步使沙漠水分状况能够支撑起人为建立高耗水沙漠植被的预期。否则,如今次“请到民勤种棵树”公益治沙,可能的结果是种的树苗根本活不了,还扰动破坏了结皮和既有植被,沙漠生态系统无从受益反受其害,是严重的得不偿失。那么,到底是以治沙名义种树重建人工植被好,还是尊重、顺应沙漠自我保护机制不治理好,孰是孰非相信不难分辨。有观察者称,即是沙尘天气,远离人居区域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沙漠腹地,仍能保持清朗平静并不起沙,说明沙漠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机制,值得我们高度信赖。
全国有计划规模化治理沙漠,从国务院199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治沙工作会议算起已有35年历史,成效明显,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已经得到有效治理,毛乌素等以人类活动为驱动力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现在重点转向塔克拉玛干等大沙漠的锁边防扩散治理,同时并进的还有沙区资源前所未有的规模化开发利用。这是防沙治沙工作的新形势,要求把“保护优先”挺在最前面,大力克服重开发治理轻保护的偏差。
对沙区资源的各种开发利用,要基于沙漠生态系统的极度脆弱性,严格控制范围、强度、作业方式和不必要、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逐渐形成开发利用沙区资源最少化、最小化扰动沙漠的价值观。治沙,更要树立少扰动、不扰动就是最好的防沙治沙的理念,避免增益不大甚至有反作用的治沙活动。开发利用破坏了沙漠还有经济上的收获,治沙破坏了沙漠则没有任何收获还反噬伤及沙漠,长此以往防沙治沙就没有划上句号的时候了。
